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後世的中國菜,有三個東西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就是可以自由控制火候的竈具、導熱良好的炒鍋還有充足的植物油。
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條件之後,各式各樣的菜品才豐富起來,煎炒烹炸各式‘花’樣才日益翻新。
遊牧民族匈奴鮮卑,別說到漢代,就是到了唐宋也還沒有成熟的竈具,就只有一堆篝火,喫什麼東西就是要麼烤,要麼煮,再無其他手段。
相比較而言,漢朝人民相對‘花’樣多一點,除了烤、煮之外,還多了蒸、燉等等手段。但是依舊單調。如說作爲最著名最頂級的皇家御用菜,只有在重大節日或是慶典的時候才做的,讓每一個漢代人只要講起來就面‘露’憧憬之‘色’的一道菜知道是什麼嗎?
大名鼎鼎的——五鼎烹!漢武帝時期的主父偃曾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爾!就算活着喫不了五鼎做的食品,那麼死了被五鼎烹也行。
這是對五鼎烹多麼深刻的愛啊!
別以爲五鼎烹是多麼‘精’美繁瑣的菜餚,其實五鼎烹就是用五個青銅鼎白水煮‘肉’……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就是骨感的。
漢代還沒有鐵鍋,鐵鍋是唐朝纔出現的。鼎是諸侯才能用的,漢代大多數人煮飯只有用銅釜或是陶甕,厚厚的,圓鼓鼓的肚子的造型,小小的耳朵作爲把手,煮起來把手和鍋底的溫度是一樣的,沒練過鐵砂掌的人就別想着什麼顛鍋翻鍋了,小心直接把鍋顛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