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孫權得到劉備、劉琦入寇的消息,便從吳縣移鎮到京口,召集散落各地的兵馬,準備興兵進攻。在這種情況下,兵敗的淩統前往京口向孫權請罪。
孫權望着跪地的淩統,念及入寇的劉備,病逝的吳景,無可奈何地吐了口濁氣。
這局勢讓他頭疼得緊,真就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劉備、劉琦入寇豫章,若是吳景尚在,丹陽兵馬向西夾擊劉備,戰事就容易進行了許多。即便吳景病逝,自己留在丹陽進攻麻屯的六千兵馬,向西施壓,也不至於鄱陽湖周邊諸縣被奪。
結果就是吳景病逝,丹陽兵馬難以調動。留攻麻屯的將士,因督軍陳勤的身亡,不敢動兵,有膽子的淩統卻中伏兵敗。
磨嘰半響,孫權調整好狀態,下榻扶起淩統,嘆息說道:“陳勤於戰前飲酒誤事,又於宴上口出狂言,侮辱部將,當按軍紀處之。公績受父折辱殺之,雖是違背軍紀,然攻克麻屯,已是將功贖罪。”
“至於荊州入寇豫章,非公績之過。且公績忠心報我,率衆擊之,不幸中伏,此何能言罪乎?”
說完,孫權解下自己外袍,披在衣服單薄的淩統身上,安撫說道:“公績頗是辛苦,暫且退下休息。待兵發之時,公績爲我先鋒破敵。”
淩統流着淚水,說道:“統受君上大恩,唯以死報之。”
孫權輕撫淩統的背部,寬慰其心情。
孫權不可能不氣憤淩統的所作所爲,然而陳勤已死了,趙雲佔據彭澤已成既定事實。如此再責怪淩統,將他治罪,也沒必要,畢竟淩統確實有將功補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