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76章鑄兵治鄱陽
劉備藉着學習水師戰術打法的名義,在皖口停留了幾日,等到了劉琦一行人,繼而逆江而上,奔赴襄陽。
之前從豫章回襄陽,水路近有千里之遙。今從吳會到豫章,水路也接近千里之遙,約有兩千裏的江水航路,又是逆水而行,足夠二劉花時間趕路。
在皖口送別二人,霍峻返回皖城繼續處理他種田治軍的事業。
此前霍峻力排衆議,選擇荒廢的皖城作爲鄱陽郡的新郡治,衆人難以理解。但皖城所展現出來的獨特資源地理優勢,卻是讓衆人漸漸掃除了當初的質疑。
修繕完成的烏石堰,引皖水灌溉東西兩岸的田畝四千餘頃,這些搬遷到皖城的百姓利用火耕水耨,從去歲開始種植水稻,風調雨順,今年稻米豐收,官府不收稅收,搬遷來皖城的兵卒家眷終於可以自我足食。
實際上,霍峻的帳下督萬人兵馬,並不正確。那萬人士卒不屬於脫產士兵,而是屬於軍戶,閒時操練,農忙耕作,僅以免稅作爲募兵條件,爲了保證軍紀及戰鬥力,士兵作戰時也要給工資。
在丹陽之戰後,來自荊楚的物資、錢糧逐漸枯竭,豫章、廬陵亦是入不敷出。軍士作戰的利益更多靠戰後的繳獲,因而在平定吳縣後,二劉盡取出府庫金銀犒勞將士。其目的不僅有分封戰功的意味,更有激發將士下一次作戰的想法。
在江左平息後,霍峻帳下保留萬人兵卒,已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霍峻除了保留丁奉統率的千人精銳,將剩餘的九千人分成三批輪換,每批三千人,戍衛舒城及巢湖,爲期二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