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崔明皇由驚懼變成狂喜,開始在心中大聲朗誦聖人教誨,以此增加自身的浩然之氣。
這對一位志在成聖的儒家君子來說,是千載難逢的際遇。
這一刻就連見多識廣的老蛟都給震驚到了,下意識後退數步,跟那個其貌不揚的老秀才拉開距離,哪怕這點距離根本無濟於事,可老蛟還是做了,爲的是表露出一個謙恭態度。
在上古時代,斬龍之前,老蛟尚且年幼的時候,聽聞族類長輩說起,文廟神位僅僅在至聖先師之後的一位儒教聖人,曾經跟四方龍王訂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蛟龍在岸上陸地,需要見賢則避,遇聖則潛。
曾有僅次於四方龍王的湖澤大龍,自恃身處大湖之中,當着遊歷岸邊的聖人的面,興風作浪,故意將浪頭抬高到比岸邊城池良田還要高的天空,恫嚇沿岸的百姓蒼生,以此挑釁聖人,此舉意思是說我不曾上岸,不曾違反規矩,你便是儒家聖人,能奈我何?
當時還年幼的老蛟剛剛覺得此舉大快人心,結果就聽長輩心有慼慼然說出了後邊的慘事,那位儒家聖人便是伸出一根手指,說了一句類似今晚老秀才的敕言,以指點江山定風波的莫大神通,將那條真龍定身於空中,令湖水倒退數十里,於是真龍便等同於擅自上岸了,並且遇聖人而不潛,所以聖人將其剝皮抽筋,鎮壓於水底一塊大如山嶽的湖石之下,罰其蟄伏千年不得現世。
那一次,長輩語重心長地叮囑年幼晚輩,那些個儒家聖人的脾氣,尤其是在文廟裏頭有神壇神像的,脾氣其實都不太好,要不然爲什麼會有“道貌岸然”這個由褒到貶的說法?
老蛟當時疑惑詢問,儒家聖人此等行徑,不是不守規矩嗎?
長輩憤懣回答,蠢貨,你忘了規矩是誰親手訂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