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喫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無論是宋奇, 還是蕭司空父子, 他們給予袁樵、蕭度的建議、教誨都是先勸課農桑再談其他。蕭度喫不準梁玉這番話是她的“小先生”教的,還是她自己想的, 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她知道這個道理。
蕭度微笑道:“不錯。”
梁玉見過蘇徵,想起來蘇徵的不平, 遇到與取士相關, 不由多問了一句:“貢士要怎麼選, 又能選出多少人呢?”
蕭度有點摸不着頭腦,看了袁樵一眼,答道:“當然是考試啦。生徒一種,民間士子一種, 都是可以參與選拔的。至於選出多少人,也是看他們有多少才學,才學不夠, 選出去徒惹人笑。”
凡官辦的縣學、府學的學生稱爲生徒,他們與民間士子身份上不同,兩類人分開選拔,選出來的人就是貢士。這算是古之遺風的變種,即地方向朝廷進貢人才。兩類出身的人到了京城, 還要再參加考試, 選中者才能做官。這兩類人, 對其出身都有要求。
梁玉曾詢問過這方面的問題, 也稍有研究。但是取士這件事情, 一則她可以諮詢的袁樵、呂娘子自己懂得也不算太深,二則沒有親見過,也不敢說自己就真明白了。蕭度不一樣,他雖然年輕,長在蕭司空身邊接觸的肯定都是更高端的內容,有機會當然要問。
梁玉又問:“每年朝廷會取多少人授官呢?”
“唔,二、三十人總是有的吧,”蕭度想了一想,“皆是一時英選了。各州縣的貢士到京中參加省試,再通過吏部的考覈就可以授官了。”
梁玉再問:“那選不中的人,還有別的出路嗎?”
蕭度微微變得嚴肅,以他的經驗來看,梁玉問的問題應該都有其原因:“這個麼……或得大臣、貴戚青眼舉薦,或是回鄉、寄寓他處繼續攻讀來年再戰,又或者回鄉生活。還有一等人,從小吏做起,做得好了也可爲官——這樣的出身就爲士人所不齒了。爲什麼這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