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喫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禮”相顧無言,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奈。
大理寺到底還是迎來了“崔老虎”,風氣爲之一振,綱紀爲之一肅。與大理寺無關之人則更樂意私下喝點小酒慶祝一下,再感謝一下大理寺願意收留“崔老虎”。崔穎做御史中丞比他做大理少卿要可怕得多,御史有糾察之權,可以風聞言事,簡直無所不管!大理寺就好多了,平常就管管案子,只要不犯案,或者說不被告、不被發現,就不用跟大理寺打交道了!
真是太好了!
縱然是劉建的子侄們,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高興的。劉建如蕭禮一般板起臉來將他們訓了一頓,又回書房寫奏摺——御史臺應該有兩名中丞的,之前一直只有崔穎一個,現在就只剩一個費燮了,簡直常年缺員。劉建琢磨着,如果只有費燮,恐怕不大好處置,不如將另一箇中丞的位置也填了。
費燮是黃讚的學生,立場與劉建從根子上就不大合,劉建希望能再來一個跟自己合得來、至少不像費燮這樣的中丞,這樣也好平衡。
邊琢磨邊打草稿,寫寫塗塗修修改改,劉建終於打好了稿子。他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不太可能被桓嶷拒絕的人選——袁樵。
將稿子謄抄整齊,劉建將草稿燒掉,第二天就將摺子呈給了桓嶷。奏摺並非只要一個袁樵,還希望將御史的員給填滿了。崔穎在時不要廢物,御史臺常年缺員,這個得補齊了,“順便”再跟桓嶷討個御史中丞。
劉建認爲自己考慮得很妥當,按照常理,桓嶷登基之後,他姨父早該升官了,袁樵還被按着,難道不是準備給他一個更合適的位置嗎?袁樵以前在御史臺幹過,在崔穎手下都順利存活了下來,一定是能幹的!出身也好、跟桓嶷還是親戚,地方上也任過了還做出了成績,有什麼不行的呢?
桓嶷卻扣下了這份奏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