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喫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梁玉笑而不語,美娘是個有主意的姑娘,終身大事還是問問她自己。不願意就算了。然而楊夫人說的也對,年紀放在那裏,如果想成親,最好現在就開始準備。當年給梁芬出主意找新科進士的法子忒妙,看桓嶷今年又下令開科舉,就知道桓嶷對科舉很重視,以後進士科必然會越來越貴重。能每年都取進士,實在是一件好事,要不多久,天下人習慣了這種取士的方式,風氣必然會因之改變。
梁玉思緒亂飛,一路飄到了京城,卻不知桓嶷現在並沒有在考慮科舉的事情——那得過幾個月纔開始。
兩儀殿,桓嶷召集了前後兩屆的執政密議,一邊還饒上一個鴻臚寺卿。在皇帝與執政的圍觀之下,鴻臚寺卿介紹情況也說的磕磕巴巴:“自天命可汗暴斃,他的五個兒子互相攻伐,於今已有近二十年了。遣使來的是第二子與第五子的部族……”
這就是一個複雜而不婉轉但是血腥的故事了,先帝登基之初,跟老太尉窩裏鬥,當時來撿便宜的就是那個天命可汗。先帝委曲求全,裝了好幾年鵪鶉。生聚教訓以後,反手打翻了天命可汗,天命可汗一死,子孫內鬥,邊境的威脅也就解除了。五個兒子分做五部,互相打個不停,自己搞合縱連橫,一會兒你跟我好一起打他,一會兒我跟他好打你,互相捅刀絕不手軟。
當時是蕭司空當政,所以他被請了回來。
到先帝末年,桓琚調整邊將,黃贊是先帝心腹,所以他也被請了來。
蕭司空認爲:“蠻夷無信,重利輕義,不可輕信。”挑撥人家兄弟相爭就有他的功勞,所以他知道的很清楚。誘之以利,無往不利。蕭司空不大瞧得起這些人,但是又承認,這些人如果抱成一團,會是非常大的麻煩。
黃贊也說:“邊境久無戰事,張軌等老將漸次凋零。先帝調穩重擅守者爲將,不宜興邊事。”先帝爲了兒子不喫驕兵悍將的虧,通通給他換了順手的人,一片愛子之心。但是需知鄉下有一句老話“有脾氣纔有活”,天才總是有各種怪癖的,反過來說雖不對等,也有一定道理——過於聽話老實的邊將都不怎麼能打,守成有餘,開拓不足。
所以趁勢吞併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