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見漢高祖用兵雖不如韓信、項羽,但也堪稱善戰。如果漢高祖自己不善征戰,不懂用兵,又如何能用好韓信這樣的兵仙之將?而本朝所行之科舉取士之道亦是如此,凡是能成爲考官者,全都是科舉出身之員。豈有自身目不識丁,而能從萬千文字之中取出進士之人?”
說着話,趙楷又瞅了眼坐在陳記身邊的王府長史秦檜,“秦長史,你不僅中過進士,而且還中過詞學兼茂科……當知孤之所言非虛吧?”
“大王所言極是,”秦檜苦笑道,“不曾通讀四書五經,又怎麼能看出誰的文章好,誰的文章不好?不懂用兵打仗,又怎麼知道誰是孫武、吳起、韓信這樣的名將,誰是趙括那等只會紙上談兵的蠢材?”
“長史說的不錯,”趙楷點點頭,又道,“孤王所欲效仿之唐太宗亦是用兵如神之君!本朝開國之初的太祖、太宗二帝,即便在君臨天下之後,都曾御駕親征。而如今入寇我國的金賊皇帝和諸王,全都能臨陣帶兵。孤王如今只有三千虎賁,論起實力遠遠不如金國任何一位帶兵的大王,如何還能逃避臨陣討賊之事?”
趙楷說的似乎是廢話,但只要瞭解宋朝的政體,就知道“大王親領戎事、臨陣討賊”的意義有多大了。
因爲宋朝現在的體制是君王通過兩府宰相發號施令。而宋朝的軍權一向是非常分散的,不僅把軍隊拆得很細,使之不相統屬,而且很少會派出擁有全權的主帥。
通常情況下,在一個戰場上會有一羣帶兵的太尉,一羣將將的安撫,還有幾個負責後勤的轉運相公,再加幾個監軍的內侍,以及一羣腦袋上了保險的文官太守。其中太尉們負責帶兵混日子,安撫們躲在城堡裏面負責瞎指揮,轉運相公管着軍餉軍糧,而州府軍縣的守臣們則管着民兵和民伕。而在這麼一大羣人上面,是沒有一個能指揮全局的主帥存在的。即便有個什麼宣帥,也只能指揮幾個太尉,其他的安撫、轉運、太守、監軍,是不會聽指揮的。而且這個宣帥的軍法,也絕對用不到一個八品九品的文官身上。
所以在宋朝的這套近乎胡鬧一般的軍事體制下,想要在對抗強敵的時候打得像樣一點,君王臨陣幾乎是必須的。
可是君王一旦經常臨陣,就必然依靠武人而不是文官……誰敢帶着一羣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在戰場上轉悠?這不是在作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