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立皇太弟?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正站在角落中神遊秦淮河的保寧、武寧軍節度使,太保,肅王趙樞。
趙樞現在的日子過得可舒心了。因爲趙植、趙榛這兩個小弟在趙楷那裏混得風生水起,都成了帶兵坐鎮的實權大王,所以趙桓也得對兄弟們好一點。實權是不能給的……趙桓的路數是把以文御武進行到最徹底,都已經書生掌兵了,怎麼還能允許親王碰實權?
但是趙桓的朝廷現在有錢了!
宣和之難雖然大宋朝傷筋動骨,還鬧了個一分爲二,但是禍福相倚,這場大難也不是沒有一點積極的方面。趙楷那邊就不說了,趙桓這邊也有因禍得福的方面,其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冗兵沒了!
原本大宋朝廷賬面上的禁軍有五六十萬,打仗的時候不知道去哪兒找他們,發餉放賞的時候可是一個子兒不能少。而趙桓到了金陵之後,讓四道總管去仔細點驗人馬,最後得出的數目就是在兩淮、兩江、荊湖地面上的宋朝禁軍不過六萬餘人,算上兩浙、福建、兩廣的禁軍,也就是八萬多人。一下就去了百分之八十幾啊!
其次是皇家人口大減。
後世常有人說明朝的皇族人口太多,全都在混喫等死,生生的把一大明朝喫窮喫垮了。
實際上宋朝也有類似的麻煩,雖然宋朝皇族嫡系的人丁一直有點單薄,但是旁系的人丁倒還行。早在宣和之難前幾十年,開封府就擠不下了,於是就遷了一些去西京洛陽和南京應天府(宋州)安置,而這些皇族子弟基本上也都在混喫等死,只有極少數能通過科舉入仕混個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