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夏鴻升覺得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自從回來長安之後,這事情怎麼就這麼順呢?燒玻璃,一次就成功了,想要修軍校。窯上就誤打誤撞的弄出了水泥,是不是很順?
眼看天色已晚,衆人就在夏鴻升的莊子上度過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起來返回了長安。
到了長安城外,李承乾幾人回城去了,夏鴻升則徑自去了軍校營地。那裏的面積非常大,甚至周邊還可以通過伐木繼續擴張,建立起來一個軍校,地方是足夠的了。三百軍士的課程和訓練每天都在繼續,這三百人都上過戰場。真正經歷過戰陣廝殺,有作戰經驗。軍校的學生定然不會只從軍伍中選擇,往後,抱着投筆從戎。或者想要通過軍隊找出路的人勢必會成爲報考軍校的主要生源,而他們是沒有經歷過戰陣的廝殺的。所以這三百人的戰爭經驗就顯得尤爲重要了。夏鴻升將他們的課程安排的十分繁多,因爲這三百人夏鴻升並不是將他們作爲學生來培養的,因其戰爭經驗的寶貴,在夏鴻升的計劃裏面,待到軍校的建設完成。這三百人會收到一次綜合的考覈,從中會選擇出來少部分的人留在軍校之中任教。其餘的人,纔會按照之前同李世民商量好的,安排到地方的軍伍之中,成爲一名中下級軍官。
夏鴻升也沒有往營地裏面進去,而是騎着馬繞着營地走了一圈,心中暗自規劃着如何去建設一個能夠體現出先進化的軍校來。
首先水泥地是必須的,其次營房也應該是水泥磚石的營房。房子就照着後世裏的營房蓋,鋼筋混凝土,有了水泥不算什麼難事,大唐原本就先進鍊鋼技術,只需要做一些修整,另外改良一下脫碳的法子,就能夠大大提高鋼材的硬度、韌性和產量,大不了不蓋的太高就是了。然後是操場、還有各種訓練場地和器材,綠化……等等等等,這些只要能找對人去做,加上自己的從旁建議,都不是什麼難事。
唯一的問題在於,逾制!
在知道莊子上的燒窯裏出現了水泥之後,夏鴻升就開始構想着如何建設一個類似於後世裏的軍校來,圖紙夏鴻升都已經畫出來的差不多了,可若是那些言官、御史之類的一本奏章上去,李世民又一聲逾制下來,就全都成不了現實,自己也會因此受到懲處。
可夏鴻升想要提升軍人的待遇,想要提升整個社會對於軍隊的認同感,把軍校建設的好好的,會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的人來報考軍校,這樣一來社會對軍隊的認識就上去了,也會引起社會對軍校的關注,進而將這種關注轉嫁到對於軍人的關注上面來。軍校意義重大,不僅是實用意義,而且還有象徵意義。它不僅爲大唐的軍隊之中輸入經過系統的軍事理論教育,擁有堅定的忠誠之心的新鮮血液,更象徵着皇家、朝廷對軍人的重視。軍校之於軍人,恰若國子監之於學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