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卻見李義府神色一肅,正色道:“義府雖然出身寒門,但卻自幼通讀聖賢之書,百聞先賢之言。也知道富貴不能淫,平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些錢財,在下是斷然不會要的,若是屋主強行要給。則就是對在下侮辱了。在下當收回文稿,立刻離開。”
李義府這一番義正言辭的話。立刻引來了周圍那些文人的叫好和附和。李義府挺了挺胸膛,夏鴻升卻注意到他的眼中有一絲得色不經意間劃過。
“李兄清高,在下自愧不如!”夏鴻升笑着拱了拱手,抬高了一些聲音,又說道:“在下卻想要給李兄講一個故事。”
“願聞其詳!”李義府拱手回道。
夏鴻升點了點頭,隨即朗聲講道:“《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篇》之中,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說當時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爲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有一個學生,名字叫做子貢。子貢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善於經商之道,富致千金。爲孔子弟子中首富。在得知了這條法律之後,子貢就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是。他卻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子貢就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於是說給了自己的老師孔子。不料,孔子卻說,子貢,你做了一件錯事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可以傳授和教導百姓,而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爲。現在魯國富的人少而窮的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的金錢財務。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孔子還有另外一個弟子。名字叫做子路,他也聽到孔子的話。於是後來有一天,他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知道了,就很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諸君都是博學的文士,當可知道這個故事吧?”
“不錯,即是子貢贖人之舉。”旁邊有一個讀書人說道。
“不過,既然這個故事諸位都知道,那在下便想要請教諸位一個問題。”夏鴻升環視一週,說道:“子貢自損財物,贖回了奴隸,做了一件好事。這本應該是一件體現仁德的事情,可是,孔子爲何反而要批評他?又爲何要說,若是子貢不去領取獎賞,那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