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小貓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像《筆仙驚魂》等等電影,無論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都快t被黑出翔了,但還能夠做到堅持不懈的拍續集,並且最重要的是越拍越爛,簡直是爛出了水平,爛出了風格。
這種毫無下限的做法,讓你想要剝開導演的腦子好好瞧瞧,腦子裏面到底裝的什麼,這種廣大羣衆的想法正是小王腦中所想,《三萬英里》都爛成這樣了,還什麼敬請期待,期待個鬼。
“旁白配音不錯。片頭曲與片尾曲都挺好聽的,看完之後我只想說,難道友漫學院將所有的錢都拿去做曲子,和請聲優了?”小平頭下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
“不但是編劇劇情取巧。就連人設、畫面、構圖都無比取巧。”
取巧,這個詞語是中性,能夠理解爲誇獎,也能夠理解爲貶低,就要看怎麼取。改編自貝斯拜遺作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抑或是《圓周率》、《命運之門》,這些電影最貴的《圓周率》才六萬美金,最便宜的《命運之門》只要一萬美金不到。
如此小成本,很明顯能夠看出導演很窮,錢不夠,到哪這些電影都能夠讓人感到濃烈的創意,已經滿滿的誠意,看完之後你會真心折服於電影創意。
但看完《三萬英里》,沒感到滿滿的誠意。只覺得導演與製片方在愚弄人的智商。
三個精靈除了穿的衣服不一樣,其他樣子幾乎相同,所以不談什麼人設了,至於背景在在綠衣精靈動怒之前,雲端的景象就像一幅靜止的畫,根本就沒動。
“打分。”最終還是在白板的話,止住了這股吐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