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小貓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吳中子昊第一個拿起話筒,他道:“我今天演奏的是阿勒曼德舞曲,相信這首曲目很少有人會研究,因爲它是在17世紀盛行於法國和英國的舞曲體裁,我老師說的,要徹底的裝逼,不僅要從技巧上,還要從曲目上也一樣,所以說選擇了《阿勒曼舞曲》。”
徹底的裝逼……這尼瑪什麼老師,吳中子昊這一開頭,讓剩下學院的選手,都有些手足無措了。
阿勒曼德舞曲名氣的確不大,雖然這個名字在19世紀,瑞士鄉村的三拍子輕快舞曲,也是這個名字,並且還是華爾茲的前身,可然並卵。
大多數的原因,都是什麼我喜歡這個曲目,或者是我喜歡這個作者,要說就只能說吳中子昊的開場白太獨特了。
首先,從開場來說,吳中子昊就先聲奪人,實際上他的這首《阿勒曼舞曲》,也就是亨德爾所寫的。
《d小調組曲》,hwv449的第2樂章,難度不如巴赫的阿勒曼德舞曲,前者只是七級曲目,而後者巴赫好歹好說八級曲目。
所以在曲目難度不高的情況下,就只有看臨場發揮,以及對曲目的特殊詮釋。
其他學生潦草的說完,早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但上場又快忘了的臺詞,有的咯咯巴巴,有的語氣小聲,當然也有好像詩朗誦敘述完的。
“錚”
跳音從共鳴箱中響起,阿勒曼德舞曲四拍子,節奏平穩,速度較慢,所以是一個萬能的組曲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