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生的小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位小黃門大約是膽子大了些,又慢慢地挪了兩步,諾諾地說道:“如今朝中依然是二聖臨朝,聖人說出口的話簡直就是——皇后曾經想利用父族韋氏,扶助聖人站穩腳跟,但是——聖人無數次在私下裏抱怨,說是自己身邊的人全都是人中龍鳳,唯有他是個廢物。”
他說完這番話,又偷偷瞄了太平一眼,見太平眼中並無憤怒之色,才暗暗地鬆了口氣。
聖人的抱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自己的祖父驍勇善戰、父親馭人有術、母親雄才大略、妹妹手握重兵、妻子權欲甚重……還有一個被送往劍南道的前車之鑑廢太子李賢,他每天簡直就是在夾縫當中艱難地生存,尤其是在他自己並不算出彩的情況下,簡直就是煎熬。
而且作爲一個皇帝,他抱怨得多了,有些人難免就會煩了。
這些精妙且細微的地方或許算不上什麼,但是如果放在大明宮,放在都有人在旁邊寫起居住、每天都有記錄言行舉止的地方,自然就顯得有些……嗯,有些不合時宜。
太平揮退了那三位傳旨的小黃門,將三封詔書逐一攤開在案几上,將詔書裏的內容細細地對比了一遍。最早那封詔書自然是從洛陽發出來的,那時突厥人剛剛上了降表,太平撕掉求和的詔令,太上皇便從洛陽發來一封詔書,勸她莫要胡來;第二封是從長安城裏發出來的,那時劍南道的戰事已經結束,左右威衛逐漸向北境合圍,突厥潰敗的大局已定,武后想讓她回到長安去,鎮住長安城裏的一些流言蜚語——也鎮住那些議和的聲音。最後一封詔書,則是洛陽城發出來的八百里加急,太上皇讓她立刻趕到洛陽去,馬上,立刻,不得有片刻的耽擱。
但是具體是爲了何事,詔書中卻是語焉不詳,看不出半點端倪來。
結合上輩子的經驗,太平猜想大約是朝堂上又出幺蛾子了。畢竟她的阿孃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皇帝、皇后、韋氏、武氏,肯定已經在長安城中織了一張很大的網,就等路過的官員們入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