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帝國玩具 !
“在戰後日本經濟復甦的過程中,日本的產業從一開始也是很弱小的。而日本的市場更是比我們要開放的多,也根本不可能與美國等發達國家資本有什麼討價還價的本錢。”
“但是在日本,沒有日本血統的企業卻很難立足。這是怎麼做到的?最首先的一點,就是產業政策被日本的通產省所嚴密的保護了起來。”
胡文海在重生之前,對經濟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研究——他的本職是工程師,又不是需要研究或者制定政策的決策者。但正所謂是在其位謀其政,他如今的這番話反而是這幾年看了一些書之後,結合了曾經歷史上未來的歷史走向,而得出的思考結論。
至於說正確與否,其實他自己也並沒有完全把握。而且就本時空而言,所謂正確的經濟規律是否還能起到作用——端看那些研究胡文海商業案例的商學院教授頭上的頭髮還剩多少,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日本通產省擁有極大的權力,戰後日本首相中也多是有通產省出身。而通產省權力的最核心,就是對日本產業政策的制定權。以日本最發達的電子產業爲例,日本的電子產品基本被本國企業所壟斷,那麼是英特爾、ib和其他跨國電子企業沒有競爭力嗎?”
如今在坐的三個人都是有條件出國、而且出國很多次的人,仔細回想一下,確實日本的電子產品極少有外國品牌。東芝、索尼、佳能、松下、日立、nec……,這些在世界上都叫得響的企業,幾乎喫掉了日本電子產品市場的絕大部分。
但要說因此就論斷日本產品競爭力更強,九十年代以來的日本電子工業大退潮,卻又很難得出這樣的論點。八十年代的時候,日本內存確實曾經橫掃美國,但現在內存市場又回到了美國人的手中。
從1990年開始,日本電子工業的全面敗退,又使得日本工業的保姆通產省備受指責。
當然,這裏面原因非常、非常的複雜。通產省鑄就的政策和標準壁壘,究竟對產生是一種保護、還是一種畫地自牢;通產省受到的指責,是國家指導產業的模式失敗,還是發展壯大的財團開始不滿通產省的指手畫腳;是日本對美國政治上的先天弱勢,還是通產省龐大的政治資源被羣起而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