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雲煙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年頭大家都是聚族而居,一個族裏頭,自然就有經商的人,在知道如今曬鹽場那邊鹽賣得便宜,而且十石起步就能賣的時候,一些大族乾脆就叫各家湊錢,直接讓族人跑到曬鹽場那邊買鹽回來,鹽反正又不會變質,多出來的,哪怕是用來醃臘肉,做鹹蛋呢,總是不會浪費的。
因此,那些跟甄家沆瀣一氣的鹽商如今差不多是徹底破產了,一個個如喪考妣,跑到甄家那邊尋個對策。
甄家那邊自個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呢,聖人開挖曬鹽場的事情,根本就沒通過內閣,等到曬鹽場的鹽都大批量生產出來了,纔在朝堂上公佈了這個消息。有礙於這年頭的通訊方式也就是那樣,無非就是快馬加鞭,有點技術含量的,那就養什麼信鴿,或者是鷹隼之類的鳥兒傳信。問題是,這些鳥兒又不會瞬移,憑空能開出個空間門出來,也沒有神行千里的技能,它們餓了得覓食,累了得休息,從京城飛到江南,也得有個好幾天時間。
幾天過去,不等聽到消息的人反應過來,朝廷改革鹽政,以曬鹽代替煮鹽,鹽價日後會有最高價的消息,已經通過朝廷的邸報傳出去了。
朝廷的邸報從來都是通過驛站,快馬加鞭傳送四方的,江南那邊又一向文風頗盛,讀書人很多,便是販夫走卒,說不得也認識幾個字,因此,得了消息之後,大家回去一說,一羣人商量一番之後,頓時決定,哪怕自家這些時日暫時不喫鹽呢,先等到朝廷那個平價鹽出來再說。
因此,哪怕那些鹽商急急忙忙想要清倉止損,也沒有人肯接手了,誰也不是傻瓜,這批鹽算是徹底砸在手裏了。甄家那邊也沒什麼辦法,就算是甄家自己,也是不樂意接手這些鹽的,最後,大家也只能相對無言,哭喪不已了。
倒是幾個早早地投了林如海的幾個鹽商,之前就得了點含糊的消息,將手上的存鹽大半都放了出去,甚至路子比較廣的,還早早地取得了販賣精鹽的經營權。
朝廷改革鹽政,鹽稅直接就在批發的時候就直接收了。反正如今,小商人也可以賣鹽了,如果只是數量有數的幾家,還能夠聯合起來,大家把持價錢,但是,人一多,想要聯合起來,那可就不容易了。
何況,這年頭的商人本來就有地域之分,就算是那些鹽商,還要分是晉商還是徽商呢,互相之間多半還是競爭關係,天下人就這麼多,你賣得多了,我就賣得少了。因此,到時候,大家肯定不會真的按照建議最高零售價來賣,因爲別人只要比你低一兩文錢,你這些鹽都有可能砸自己手上,所以到最後,鹽價根本不會高到哪裏去。以後這種食鹽買賣,無非就變成了薄利多銷的事情。鹽一便宜,自然百姓也捨得喫了,以前一兩個月一大家子人喫一斤的,說不得如今半個月都得買一次,這樣算是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