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算是前朝發生的事情,暫時還不算什麼大事,但要說起後宮裏皇帝突然開了恩旨遣散宮人,就未免有些耐人尋味了。
代國是沒有什麼宮人遣散制度的,偶有放出宮去的,那也是宮中的恩旨,算是特例。宮中有采選使,會在地方上採選十三歲以上的良家子作爲宮女,這種宮女有月俸有地位,有時候還能升任女官,是宮女中最普遍的一種,如今宮中年紀最大的宮女是景帝時期的,在宮中已經呆了一輩子。
還有一種叫宮婢,是家人犯罪而沒入宮中的良家子,或是主家犯罪後沒入宮中的,這種一般從事着技術工或後宮中的下等勞動,宋娘子就是當年主家犯罪沒入宮中,被挑選出來做奶孃的,這種在宮中也非常多,很多都是在做着粗使工作。
至於地方藩王進獻、民間有特殊才能而進獻的,大多是妃嬪的預備役,這種宮人也有不少,很多都很快從宮女成爲低等級的嬪妃,從此擺脫伺候人的命運。
代國的高祖不愛用宦官,所以宦官的地位普遍不高,導致民間很少願意把孩子送進宮中做宦者,宦官的來源大多是犯人和窮困潦倒不得不賣身入宮的,還有一些是天生就是天閹,被採選使或家人送進宮中的。
正因爲宮中沒有遣散制度,而採選的採選使卻是三年一採選,後宮裏的宮人數量劇增,即使經歷過平帝時期的宮變枉死了不少宮人,到了劉未登基之後,人數也漸漸回到了過去的數字,並且越來越多。
爲何景帝和恵帝要擴大宮殿的規模,就是因爲後來宮中的人數已經漸漸超過高祖時期,宮中已經容納不下那麼多人了。
這種事擱在恵帝時期,恵帝早就想法子裁人了,哪怕送也要送出去,一個方寸之間掃地的活兒都有四五個人幹,讓這位守財奴的皇帝看到了,恐怕要痛心地暈死過去。
當年王皇后治理內宮時也深覺開銷過大,有些宮人是不必要的,如果實在不好遣散,送去冷宮也是一條路子,可皇帝都沒有應允。
到了袁貴妃接手這個爛攤子時,更是對這麼多宮人的喫喝拉撒頭疼不已,俸祿雖然是國庫出的,可是胭脂水粉膳食衣服和賞賜都是出自內府,這一大筆花銷讓劉未這個皇帝越做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