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了掩飾自己的身份,上元節的燈會,年輕男女大多帶着面具,甚至還有女扮男裝的大家閨秀和跳舞唱歌的歌伎戲子、雜耍子弟一起戲耍,卻絲毫不會被人詬病。
正因爲這一天是代國人可以名正言順放浪形骸、驚世駭俗的日子,上元節就成了京中乃至全國最熱鬧的節慶,每年上元節皇帝都會出來“與民同歡”,也就不足以爲奇了。
畢竟這一天京城四處鑼鼓熏天,又有燈火耀京城,即使是皇帝也不願意苦守在宮中,聽着宮外熱鬧喧囂,自己宮中冷冷清清不是?
“登樓觀燈”正因爲如此,應運而生。
你若問代國其他地方的百姓,皇帝是什麼樣子,大抵是說不出什麼所以然來的,但京中和別處不一樣,每年皇帝和皇后或貴妃都會登高觀燈,還會親自在城樓上點一盞燈,爲百姓祈福,雖說站的那麼高也看不見皇帝長什麼樣,但至少見過了皇帝的真顏。
幾代皇帝都熱衷於上元節的登高,只有平帝時期因爲帝后不和,曾經斷了幾年上元節的“登高”,但在劉未身上,是從未缺過一次的。
正如景帝所言,皇帝想要知道宮外的事情實在是太難太難了,只能從細微處推算百姓的民生。就拿燈節來說,城中掛的燈多不多、品種如何、歌舞伎班子夠不夠宏大,都能看得出民間的生計如何。
而那一天來“參拜君王”的百姓有多少,就直接關係到皇帝的人望如何。
皇帝出巡,在內城是看不到什麼的,這登高的樓,是在內城和外城的交接之處,名曰“定安樓”。
此樓本身只有三四丈高,但到了上元節前夕,宮中將作監和工部會在這座城樓上搭起高高的“綵樓”,四周立有旗杆和梁木,其上綴滿巧奪天工的宮燈,遠遠看去,火樹銀花,璀璨如天界宮闕,是京中四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