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是人品不知如何。
說起黃本厚,劉凌也是滿懷內疚之心。
當年蝗災時牽扯出無爲教之事,但因爲上下齊心,劉凌又放開常平倉以糧換蝗,這場蝗災在秋初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遏制,到了嚴冬時,劉凌又命受災幾州的百姓以挖蟲卵衝抵徭役,最後一點隱患也被根除,蝗災算是有驚無險的過去了。
隨着東君領着蕭九開始查案之後,劉凌才漸漸明白無爲教身後的水到底有多深。皇商之間也互有勾結和派系之分,王七說的沒錯,黃本厚早就犯了同行的衆怒,各種大小動作不斷,只是沒有查出來罷了。
但黃本厚也不是完全無辜的,從東君和御使們查出來的線索來看,黃本厚在方家沒有造反之前就靠上了方家的大船,因爲地方官員的庇護才能富甲天下,只是後來方家造反,黃家纔在明面上斷了和方家的聯繫,私底下有沒有很難說清。
就這一點本就是重罪,可那時候方家勢力驚人,作爲商人攀附權貴也是尋常,只是東君越查越多,似乎黃家還有方家的內應,那個死在外面的管事也並非單純被賊寇所殺,其中千頭萬緒,足以定罪的證據卻十分渺茫,就連劉凌都很頭疼。
在查黃家糧行的底細時,終是被黃家察覺到了不對,黃本厚上了一本萬言書,寫明瞭自己當年爲何會攀附方家、如何以官糧經營和方家共同牟利的事情寫了清楚,但自陳對無爲教、對方家造反絕無插手,隨萬言書入京的還有一本歷年來和方家極其其他官員來往的賬目,也是清清楚楚到了先帝重起皇商那年就斷了所有的來往。
可很多證據還是不利於黃家,御史臺傾向於先抓後審,東君的意思卻是先查後動,以免打草驚蛇,如果真有牽扯到謀反之事,可以放長線釣大魚。
眼看着黃家就要被摘掉皇商資格、黃本厚也要下獄時,黃本厚卻因爲自己的決策而連累族中,選擇了自盡在家中。
據說黃本厚自盡之後,湖州百姓紛紛哭號奔喪,許多收到過黃家幫助的鄉民自發送葬,黃本厚的喪事在黃家極力低調的情況下還是震動了天下,有關這個“黃大善人”的傳聞就連皇宮裏的劉凌都有所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