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字微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後世之人看末世,總覺得前人昏庸無能,葬送大明大好山河。
大明朝的末世的確昏庸無愧之徒充斥於朝堂,但多以此忽略那些爲了心中道義,爲了胸中操守而勇於任事,披荊斬棘爲君報國的人,那既是無知更是一種褻瀆了。
崇禎元年時,崇禎皇帝啓用李邦華爲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李邦華剛一繼任便勇於任事,幹出了不錯的成績讓崇禎很是滿意,於是很快又升遷爲兵部右侍郎,協理京營戎政。協理看起來只是京營的副職,但實際上總督京營戎政的是襄城伯李守錡,這是一個武職。大明文貴武賤,擔任了兵部右侍郎協理京營戎政的李邦華實際上負責了京營事務。
也正是在李邦華的整頓之下,京營原有的佔役、虛冒、賣閒、包操等弊端頓時爲之整頓一空。營內偷奸耍滑,違背軍律之輩紛紛治罪。一時間,整頓後的京營老弱被裁汰,青壯被整訓,京營真正擁有了可用之兵。
只不過後來己巳之變京營開炮誤傷友軍滿貴之兵牽連到李邦華,當時黨政初起,再加上總督京營的武官主將襄城伯李守錡因爲李邦華的整頓多有侵犯,不僅喫兵血的銀子沒了,京營總督面子也丟了,於是跟着使壞下柈子。最終在都察院御史以及科道言官的彈劾下,李邦華丟官去職,只得回鄉。
自此,剛剛整頓有了點起色的京營爲之再度頹唐,接任之人視李邦華爲前車之鑑,一個個因循守舊,紛紛姑息養奸。京營也就一日比一日更加爛了起來。
到了後來崇禎四年的時候,崇禎皇帝不信文臣,覺得這些人一個個不幹人事,於是大肆派遣宦官,讓太監張彝憲總理戶、工二部錢糧,唐文徵提督京營主持京營之事。到現在,總督京營戎政是李守錡之子李國楨,提督京營是宦官王承恩。
這麼一個組合下來,京營能夠抽出一支兵馬在湖北作戰已然不易,留守京中的能有多爛都是情理之中了。
眼下一晃到崇禎十五年了,松山戰敗,京營重新得到了皇帝的注目,有了戶部的銀子,陳新甲唸叨於此,自然要做一番事業,不忍繼續讓京營淪落。
不比其他人是文選科舉出來的菁華之輩,陳新甲乃是舉子出身,並沒有進士功名。能夠被皇帝簡拔於微末,是看重其重於實務,既有些才幹又有魄力,是出身邊關的幹才,這才屢屢提拔,從定州知縣的位置一步步在邊關打轉,最後升遷到了沒人敢任職的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