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字微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
【天下縱橫有我,蔓草麒麟,985526680,感謝三位讀者大大的打賞~國慶期間微言去山東和同學聚會了,所以沒有及時說,鞠躬致歉~另外,還特地去看了山東博物館看了明清時代的風物,景象,陶俑,復原圖等。有空了發到作品相關去~】
見此,張鎮也牽了一匹棗紅馬,控着馬步跟在朱慈烺身後一點,聲音不疾不徐地道:“老爺。臨清的營繕分司有張家窯、白塔窯、河隈張莊以及吊馬橋等窯口。咱們這兒是張家窯,其他的白塔窯與吊馬橋窯都在運河南邊。營繕分司的事情屬下都打聽了,這裏登記在官的戶籍只有三千戶,但實際上丁口約莫有將近六萬餘,不算那些在外拉縴,扛活的,幾個窯口裏還有的約莫五萬多丁口。一直在幹活的,本事熟練的約莫有萬把人,這些年來臨清磚窯的活越來越少,一直在幹活的也就越來越少了,大部分都幹起了莊稼活,心思活絡一點的則在外面攬活求食。”
朱慈烺點點頭,問了一句:“六萬丁口,是沒算了婦人?”
張鎮愣了下,隨後很快回複道:“是的,老爺。沒算婦人。”
朱慈烺又是“嗯”了一聲,沒有言語。
爲了方便運輸,所有臨清磚官窯全部分佈在運河兩岸。具體分佈是,從臨清城區西南15公里的東、西吊馬橋到東、西白塔窯,再到臨清城區東北部的張家窯,最後延續到臨清城區東南部的河隈張莊窯,總長30多公里。
有些地段窯分佈十分稠密,如東、西吊馬橋到東、西白塔窯,不到10公里的運河兩岸,每20多米就有官窯一座(兩個窯)。根據統計,東、西吊馬橋有官窯72座;東、西白塔窯有官窯48座;張家窯和河隈張莊有官窯72座。共計192座,由於每個官窯無一例外地都有兩個窯,因此共計384個窯。按每座窯分別劃給40畝地(專供窯戶取土、蓋窯、堆柴、存放磚坯和成磚之用)計算,192座窯就佔地7680畝。
這將近兩百座窯每個都要配套上近百人運轉,這樣一算,臨清營繕分司下面有兩萬丁壯倒是不出奇。
“我去看看燒窯的情況。”朱慈烺良久說了一句,隨後就朝着後面打了個往前揮的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