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字微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
沒錯,這就是李自成麾下部將李巖了。
李巖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人,天啓丁卯年舉人。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崇禎初年在魏忠賢逆案中被定以“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爲民”的處罰。至此,李家從頂級官宦之家開始敗落,但仍是杞縣的數一數二的鄉紳財主。
李巖能中舉,換到後世基本上就是個縣級高考狀元,其讀書的本事自然是厲害的。不僅如此,李巖文武兼顧,更是生性慷慨豪爽,好俠任義,可謂是名聲廣大的少年英豪。
只不過,這樣一個世家子卻並沒有生在一個好的年代。崇禎十三年,這是一個旱災蝗災,災禍連連的年代。
水利設施的破敗與天災無數讓杞縣的農業生產得到毀滅性的打擊。三分天災之後,更是七分。河南苛捐雜稅不減,土地兼併更加酷烈。爲此,自然是饑民遍地,哀嚎遍野。
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慷慨好爽的李巖自然是拿出家財賑濟災民,更親自找縣令陳說利害,試圖將苛捐雜稅免除。但此刻松錦大戰開場,中樞對地方錢糧無比重視,若要免了錢糧,十有會丟了烏紗帽。如此一來,杞縣縣令如何會答應,自然斷然拒絕。
李巖聽此,義憤不已,一番怒斥就將縣令得罪了,更是隻好自己賑濟災民。但這時的李家已經是家道中落,更加破敗了。這麼一點家財散出去無疑是杯水車薪。強出頭的李巖非但沒有收手更是聯絡各地士紳,試圖聯手賑濟。但李巖這一舉反而襯托了地方士紳的冷漠自私,惹了不少人嫉恨。
與此同時,在河南雞公山起義的紅娘子造反大軍到了杞縣,聽聞了李巖的名聲後就破了李巖的莊子,抓了李巖試圖讓李巖跟着一起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