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濟坊乃是魏皇后和京中誥命體恤百姓疾苦,自發創建的賑濟救災之所。雖有陛下御筆親題,終究不是朝廷衙門,想要憑藉隻言片語讓各州府配合更是名不正言不順。況且安濟坊遠在京都,也無法做到坐而掌控天下事。倘若好心救助百姓卻被當地無賴矇蔽,白浪費銀錢不說,一併連名聲都要丟了。
還有一件便是平陽長公主的私心忖度——打拐之事事涉天下,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想要取得成效,必須要有當地官府和裏坊的配合,否則絕難成事。
既然如此,莫不如叫朝廷從最開始就參與其中,而安濟坊作爲輔助者退居其後。只要能輔佐朝廷辦成此事,還愁安濟坊的名聲不能遍傳天下?
爲人處世合該衡量己身,便如棋者博弈一般,總該步步籌謀,用最輕省的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此方爲事半功倍,名利雙收。何必要費力不討好,勞心勞力還引人猜忌呢?
不過這種坐順風船的打算平陽長公主卻不想同薛衍細說。蓋因薛衍年歲尚小,平陽長公主並不希望薛衍接觸太多算計,失了孩童天真。反正做父母的,只要替兒子周全妥當就好,有些瑣事,實在不必細說。
平陽這一番小心思永安帝和魏皇后皆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並不理會。衆人的關注點仍舊在打拐這件事上。
薛衍雖不知曉平陽長公主的打算,卻也覺得平陽的建議乃是老成之言。又想到御史大夫許淹如今正在關內賑災,且他幫助受災百姓贖回被賣兒女的舉動也與打拐之事有共同之處。遂開口建議道:“衍兒覺得,這件事情倒是可以從關內着手。倘若可以把打拐之事同官員的考覈績效聯繫起來,那就好了。”
永安帝看到薛衍後,卻想起另外一件事情來。“今早刑部尚書入宮,帶來一副裴家十二郎君的小像。朕觀那小像的技法有別於我大褚目今流行的種種畫技。其栩栩若生處,朕觀之恍若見了真人一般。刑部尚書同朕說,倘若刑部畫師皆有此丹青妙筆,我大褚朝廷想要追捕欽命要犯,可就容易多了。”
“……不知衍兒可願意收幾個徒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