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4/11頁)
宋公子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前沒有任何騎馬的經驗,原世界的謝喬在現實中甚至連沒看到過馬。她找了匹相對矮小些的馬,踩着馬鐙,抓住馬鞍,腳一蹬,跨坐上去,整個人都是虛的。
騎在馬背上,謝喬直接犯了恐高症,隨時擔心自己可能會被失控的馬給甩下去。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她現在升到了四級,血條來到了55/55,即使被摔下去,應該也能扛得住,不至於直接領盒飯。
謝喬儘量剋制恐懼,一手抓馬鞍,一手抓繮繩,腳踩在馬鐙上。
她之前就發現了馬匪騎的馬都是配備馬鐙的。
馬鐙是懸掛在馬鞍兩側的腳踏,左右各一隻,供騎馬人在上馬和騎乘時用來踏腳。
馬鐙雖然構造簡單,作用巨大,但從五千多年前人類馴服第一匹野馬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沒有馬鐙的。騎手擁有馬鐙,能更好控制身體,在戰場上如魚得水,馬上的格鬥技術突飛猛進。而關於馬鐙在我國最早出現的年代在史界一直沒有定論,部分學者認爲秦漢時期已經出現了雙馬蹬,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爲晚至晉代。持前者觀點的依據是史料,史書大量記載千里行軍、馬戰的篇幅,如果沒有馬鐙無法支持這樣的戰鬥。駁斥這種觀點的是出土的文物,包括兵馬俑在內,秦漢三國幾百年間出土的所有文物均無馬鐙的構造。
有馬鐙對謝喬而言無疑是好消息,腳掌踏住馬鐙發力,稍微讓她有種腳踏實地的感覺。
馬騎上去了,接下來就是讓它移動了,謝喬雖沒喫過豬肉但好歹在電視屏幕裏見過豬跑。
據她的觀影經驗,讓馬動起來,需要用腳微微抬起馬鐙,用馬鐙輕輕地磕一下馬肚子;而如果想讓馬匹疾馳狂奔起來,則需要拿馬鞭抽馬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