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1827年12月。
當裝着前任印度皇帝阿巴克二世一家的一艘英國戰艦,不遠萬里,繞過非洲大陸,又從南大西洋一路漂到北大西洋,終於抵達朴茨茅斯港的消息傳到大英帝國的權力中樞時,正在召開海軍軍備會議的首相羅賓遜終於可以長出口氣了。
“太好了,印度帝國現在已經在威廉皇帝的牢牢掌控之下了現在,大英帝國終於有了一位可以爲她犧牲一切的好兒子了!而且,有了這位好兒子的犧牲,我們大英帝國就能掌握鬥爭的主動權了!”
所謂鬥爭的主動權,其實是指發動戰爭的主動權!
大英和大明的政府,其實都是責任內閣。只是大明長期搞“聯合政府”和“大政府”,所以大明內閣的權力要比大英內閣大一些,但也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比如和英國開戰這事兒,大明內閣就做不了主,得由議政會議反覆討論,然後投票表決,最後再上報給皇帝、太后批准。
而且,就算是大明內閣內部,反對貿然開戰的人也不少。大明內閣的策略其實就是“小賭小贏,隨時收手”,並不是要馬上和大英開戰。
大英這邊的事情更麻煩,別說開戰了,就算要和大明拼“1000萬噸造艦”的議案,在議會下院裏面就不可能過造艦千萬噸的花費至少10億英鎊!議會下院怎麼可能會同意?這樣同意了,1000萬噸的船還沒造起來,英鎊的匯率就先崩了!
羅賓遜已經和英國下院的反對黨領袖們,還有英國金融界的代表內森羅斯柴爾德私下磋商過了,他們給出的封頂價就是3億英鎊造300萬噸而且,200艘飛艇的開支也包括在內!
另外,這3億英鎊造艦費還不是一次撥付的,得分15年撥付,每年就是2000萬英鎊,不能再多了。雖然2000萬英鎊的造艦費用也不少了,至少可以造20條1萬——15萬排水量的裝巡。可是大明會造多少?他們的1000萬噸計劃肯定也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打個六折七折的,也能比英國本土的造艦規模多一倍15年後就是300萬對600萬,優勢在敵啊!
除了造艦規模受到議會控制之外,英國內閣也和大明內閣一樣,沒有自行發動戰爭的權力,特別是和大明這樣的對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