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雨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西域寒冷,估計要到四月雪才化,這半年來接連兩次用兵,把她登基以來存續的錢全花光了,現在國庫又空了。
趙含章決定專心搞經濟,各種礦產開發起來,糧食種植和棉花種植都鋪陳開來。
因爲南方氣候溫熱,水稻種植方法的改進,以及新稻種的出現,讓水稻的畝產超過了小麥。
在朝廷有意識的調整下,產糧重心向南偏移,落後的南方開始飛速發展起來。
南方除了水稻和小麥外,大量種植桑麻,而北方今年則以棉麻爲主。
司農寺官員每旬都要在學堂授課,教會學生各種種植知識後還要到鄉里調研授課。
但因爲有學堂作爲緩衝,大量的種植知識通過學生已經先一步下鄉,他們的壓力小了很多。
直到此時,朝中的官員才猛的意識到,學堂,是皇權下鄉,政策到達鄉村的最重要橋樑,其作用一點兒也不比縣衙小。
“只要一村、一鄰有孩子在學堂裏讀書,他們就能把學堂裏教授的知識和聽到的政策帶回去,一傳十,十傳百,政策便能被村民們熟知,再遇胡塗或狡詐的官員便可不被矇蔽。”
司農寺研究出來的棉花種植方法已經很成熟了,百姓們分到棉花種子後便根據他們的指導種起來,等到八月,地裏的大豆、小麥和大豆等作物陸續收割完畢,大家便去採摘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