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們這批在景泰帝短暫的執政期間被選拔出來的翰林官地位便有些尷尬。
丘濬來自大明最南邊,在京師連廣東同鄉都沒幾個,更別提瓊山同鄉。朝中出了這麼個翻天覆地的變故,他變得更沉默了,不是埋頭看書就是埋頭寫書。
從英宗皇帝復辟的八年到憲宗皇帝繼位的二十三年,他雖然時常試圖上書提出自己的見解與建議,卻鮮少被皇帝採納。他的朋友也很少,只和少數幾個同樣愛書的人比較聊得來,這三十餘年的時光之中,他最快活的也許是在國子監當國子祭酒的日子。
每每看到求知若渴的後生,他心裏就歡喜得緊。
就在他以爲自己一輩子的最高成就會止步於教書育人的國子祭酒時,弘治元年到來了。
丘濬把自己埋頭寫了許多年的《大學衍義補》遞了上去。
他們那位仁厚的皇帝陛下也不知有沒有看他的著作,竟是提拔他爲禮部尚書。
那可是尚書。
丘濬一顆心又活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