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鄉下孩子的教育,大都來源於土地和勞動,而高原就是被這種“土地文化”,深深地影響着。
只要精神不滅,便會生生不息;越是遭遇挫折,就越能激發抵抗挫折的勇氣!我們在土壤裏,練就了一身的皮糙肉厚,未來太多不公平的事,高原就是憑着“皮糙肉厚”的精神,與現實纏鬥着、抵抗着!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我可以拖死你,拖到你絕望!
金色的秋季,無疑給高原家,帶來了金色的希望!
馬俊蘭望着嶄新的大棚,她都恨不得睡在棚裏!棚牆一米多厚,幾乎紮了根,與大地連爲一體。曾經的木柱子,如今全部換成了用鋼筋澆築的水泥柱子,並深埋地下一米多!草氈是中村特製的,比縣裏提供的那些,足足厚實了一倍。
更可喜的是,丈夫竟然也積極參與勞動。雖然他腦子不好,但手腳麻利,憑着肌肉的記憶和短淺的理解,他竟然會站在大棚上,幫自己收放草氈了。
這事兒清美也跟着喫驚,她甚至還說:“俊蘭,往後你得多帶俊山幹活,腦子越用越好使,保不齊哪天,他真就自己好了也不一定。我看俊山這幾年,比以前強了不少。”
俊蘭自然希望丈夫好起來,但不好也沒關係,她現在就已經很知足了,做人不能貪心。
既然丈夫能參加勞動,俊蘭索性就把鍋竈,搬到了大棚裏。丈夫不怕臭,她就按照梁文東的技術,釀造超級糞肥,並和丈夫一起往棚裏播撒。然後清美左請右求,找來農機師傅給大棚耕地。
忙碌的時光裏,俊蘭嫺熟地開始播撒,劉建業介紹來的“新品種”黃瓜。一切都是最好的配置,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俊蘭告訴自己,這一年她沒有理由幹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