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庸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整個水田坪公社原住人口不到兩百,知青上山後曾一度增加至差不多三百。
當初公社也準備修路、拉電線,但因爲各種原因就一直擱置下來。
後來知青返鄉,因爲水田坪公社極差的地理環境,政策一下達,知青就走了一大半。
之後,隨着知青返鄉率越來越高,水田坪公社的人口直線下滑,再加上沒有路以及山勢太高,鄉里爲其通電的意願一直不是很強。
當年的肖坤山算是一個能幹事的人物,除了走訪大大小小的領導之外,還把河甲山裏面的兩個大隊聯動起來,總算把修路的事兒拉上實質階段。
只是可惜,肖坤山最後炸死了。
對肖正平來說,大隊通電的意義不止是完成父親的遺志,更是爲了自己將來的美好生活。
上一世的肖正平曾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他非常明白通電對一個地方的經濟意味着什麼。如今隊裏的鄉親還以爲拉電線不過只是點個電燈而已,算起來不比點油燈便宜多少,所以自然很多人覺得無所謂甚至很反對。
顯然,肖正平不可能現身說法,不過,他還是希望能幫幫鄒樹生,好快一點把電線拉上來。
收菌子的事兒,漸入正軌,肖正平每次去都儘量把影響做到最大,他把大把大把的鈔票擺在明面上,給人錢的時候,他都是把錢舉得高高的,然後大聲念出給出的錢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