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十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陽春三月,平川境內處處一派忙碌的景象。
數千災民的加入極大地補充了平川人口的不足。這些百姓和當初加入平川的外地人一樣,被安置在了城外的村落。
如今, 平川周圍聚集起了六大村落——
稻田村,村中百姓沿河聚居, 他們除了擁有自己的田地, 還協助屯田兵們打理着萬畝稻田。占城稻經過和本地野生稻種的雜交,徹底在平川紮下了根,今年秋天楚溪客就可以敞開肚皮喫蒸米飯了!
草棉村,這是距離平川城最近的村落, 村中住的除了屯田兵的家眷,還有很多棉紡廠的員工。家中的大人們種棉花、紡棉線, 孩童們便從小樹立起將來成爲山水衣設計師或者高級染匠的決心。
硯臺村,距離平川城最遠, 人數還很少,可以說是切切實實的“小山村”。然而, 這個隱藏在山坳裏的小村莊住的卻是經驗豐富的採石工和雕刻匠人,每一位都享受着官府發放的“人才津貼”。
石炭村, 同樣坐落於賀蘭山下,村中百姓以煤炭開採和加工爲生, 看似灰頭土臉, 實際富得流油。歸根到底是因爲楚溪客從不壓榨礦工,還定了“勞有所得,多勞多得”的規矩,讓每一個辛勤勞作的百姓都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除此之外, 便是東西鹽湖村了。
東鹽湖村緊鄰吉蘭泰鹽湖, 西鹽湖村則在花馬池鹽湖附近, 基於鹽湖的特殊性,村中沒有普通百姓,全部都是賀蘭康信得過的部下、退伍或傷殘的兵士以及他們的家眷。
從村名就可以看出,平川城如今的支柱產業都有哪些——占城稻、草棉、賀蘭硯、煤炭和精鹽,被外界譽爲“平川五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