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青銅聖鬥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2003年2月1日,美利堅“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航時,在德克薩斯州上方爆炸,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2月5日,部署在伊拉克周邊地區的美軍進入攻擊位置,此時,駐紮在科威特和伊拉克邊境的美軍,已經高達35萬人,美利堅已經有三艘航母戰鬥羣進入到了打擊伊拉克的位置,第四艘航母戰鬥羣也將到達指定的水域。
2月10日,法國、比利時和德國在位於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正式否決了北約在伊拉克戰爭之前啓動增加土耳其防禦的軍事部署,從而再度加深了北約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分歧。
可以說現在的北約,雖然美利堅是“帶頭大哥”,但歐盟依然還沒有對其亦步亦趨,特別是在伊拉克的問題上,德國和法國是反對對其動武的——也是因爲伊拉克同歐盟的關係還是不錯,他們的許多武器都是從法國進口的,一直以來,法國都是北約中比較“叛逆”的一個。
也是因爲在之前的時候,歐盟在如日中天時宣佈啓動歐元,而伊拉克因爲被美利堅制裁,掐斷了其美元結算的通道,因此薩達姆就將寶押在了歐元身上,迫不及待地對外宣佈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將用歐元來結算。
於是,產生了一連串的示範效應,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紛紛宣佈自己國家的石油結算也要用歐元來結算,這樣的行爲自然是美利堅不能容忍的。
因此說到底,美利堅選擇對伊拉克動武,恐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殺雞儆猴”,打掉一個伊拉克,也讓其他效仿的國家看看後果如何,並且打擊了歐盟的歐元計劃,伊拉克的石油,也只是他們“順帶”的收益。
2月14日,un監測覈查委員會主席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在案例會作對伊核查第二階段報告時,聲稱到目前爲止,武器覈查小組還沒發現伊拉克擁有違禁武器,只找到少量“應該公開並被銷燬的化學物品”,他表示“沒有證據表明伊拉克在發展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