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小魔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160年——
本初元年(146年),質帝崩,無子,桓帝年十五,由梁太后及大將軍梁冀推舉登基,朝政遂爲外戚把持。
時至延熹二年(159年),桓帝年近而立,先封遊俠王越爲“劍聖”、“虎賁將軍”,令梁冀一黨不敢妄動,又值梁太后病逝,宮中外戚勢力空虛,遂聯合宦官,將洛陽梁氏一黨盡數剿滅,捉拿其黨羽近六百人。
梁冀不甘失敗,逃出洛陽後糾集周邊諸多衛軍近萬欲逼宮,然而大軍遇王越攔路,面對單人獨劍,竟無人敢踏前一步,梁冀仰天長嘆,自刎陣前,外戚勢力遂崩。
協助桓帝收權的單超、左倌等五名宦官被同日封公侯,稱“五候”,風頭一時無兩。
除五候外,爲打擊外戚殘餘,桓帝又大封宦官,有中常侍曹騰與長樂太僕州輔等七人,因定策有功,皆封爲亭侯,曹騰更官拜大長秋。
爵位可以被後代繼承,然而曹騰身爲宦官自然無後,不過他早年曾聯絡譙縣老家曹氏宗族求一養子,偏巧那時曹家無論主家分家皆單傳,便是庶子也沒有一個,故而從姻親夏侯家過繼了一個叫“夏侯嵩”的兒子給他,並改名爲曹嵩。
曹嵩時年二十有九,因桓帝除梁冀一黨後諸多官位空缺,被破格提拔爲“司隸校尉”,掌管洛陽周邊監察舉報之責。
此乃桓帝無法將宦官在外封官,不得不轉而提拔宦官親眷之故,一時間洛陽上下諸多官員人人皆與宦官有親。
因外戚勢力仍有諸多殘留,曹嵩公務繁忙,無暇管教嫡子曹操,以致其年幼之時便頗爲頑劣,於是便請堂弟曹克幫助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