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小魔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種行爲,雖然可能會因爲虔誠向學而令盧植產生好感,但也有同樣的可能被盧植認爲是在對他施加壓力,繼而勃然大怒拒絕收徒——所幸,是前者。
盧植,字子幹,聲如洪鐘,面目剛毅,文武雙全,其時,因文功而官至博士,卻因揚州九江有山越作亂,被拜爲九江太守前往平亂,九江方平,廬江又亂,遂改任廬江太守。
至班師回朝後,加官爲議郎,又同蔡邕、鄭玄等名士一同修訂雕刻《熹平石經》,對於收下的兩名入室弟子,涿郡劉備和遼西公孫瓚,無意間便疏忽了一些。
公孫瓚,字伯圭,來自遼西郡數代皆抵禦烏桓和鮮卑入侵的公孫家,原本是仰慕文武雙全的盧植那“武”的部分而來,不料卻在“文”的方面被頻繁教導,雖然早入門牆,但即使是之前盧植前往揚州平亂,也並未帶上他。
“伯圭兄勿急,我們既然成了‘入室弟子’,自然要比教導那些‘登堂弟子’更慎重。”劉備收起那菩薩像,勸道。
登堂入室,雖然多用於形容對某些事物的掌握程度,但它本身是兩個形容師生關係的詞語,各指“於大堂中在固定的時日統一聽講”和“可以住在老師家中因材施教”這兩種狀況,一般的遊學者獲得的指點都僅僅是“登堂”,而能夠“入室”者,即爲正式拜師,“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便是指這等情形。
“我自然知之,先生對我倆和那些隨意聽聽的遊學者完全不是一種態度,”公孫瓚搖着腦袋答道:“然而我如今已經二十歲,家鄉那些同輩的兄弟已經斬殺了不知多少異族,只有我寸功未立,心中十分不甘。”
“那麼,我陪伯圭兄去洛陽街市走走,權當散心?”劉備向他笑道。
“你又要去‘沽名釣譽’?”公孫瓚斜眼看着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