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小魔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180年——
熹平年間,司隸大瘟,西涼有叛將邊、韓二人攜羌胡趁勢而起,席捲涼州,進逼長安,靈帝大怒,拜皇甫嵩爲徵西將軍,募河內、河南、河東三地勇士十萬,西進平叛。
這河東郡爲秦置,治所位於安邑,下轄二十四縣,因出產鹽鐵,又臨近幷州產馬之地,故歷來弓馬嫺熟之人輩出,天降隕石後尤甚。
二十四縣裏,有一縣城名爲解良,又稱解縣,縣中有位寒門文士,叫做關審,其熟讀先賢著作,尤喜《春秋》、《周易》,平素喜歡以其中忠、義、仁、勇之事教育兒子,令其子關毅苦不堪言。
由於關審在縣中頗有人望,處理政事也是一把好手,故而歷任縣令皆聘其爲縣中民政從事,當地人笑稱“流水的縣令,鐵打的從事”。
然而,人力有時窮,隨年齡漸長,關審對於處理政事逐漸力不從心,最終於永壽三年(157年)告老,改由其子繼任。
閒下來的關老有更多的時間教育兒子,關毅越發苦惱,然而其至孝,不敢違逆父親,與友人商議後最終想到一條妙計——他飛快地與原本就互相有意的青梅竹馬成親,並於延熹二年(160年)生下一子,交給關審照顧,順利擺脫了老人對於“忠義仁勇”的唸叨,效果拔羣。
至於兒子關羽關長生,大概會被教育成一個熟讀《春秋》《周易》的文人?這個……父親高興就好。
桓帝崩後,靈帝即位,新帝異常喜歡收斂錢財,對於能夠撈錢的官員提拔得很快,然而關氏父子在在治理政務的手段上更擅長維持現狀,沒有辦法大幅增加收入,因此逐漸爲縣令所不喜。
熹平三年(176年),司隸瘟疫期間,關審去世,享年八十八歲,老人並未染病,只是原本便壽數將近,又擔心解縣、河東,乃至司隸的疫情,最終勞心過度。其臨死前仍試圖教育孫子,但已經無法長篇大論地講解,只得反覆叮囑:“讀《春秋》,多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