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science》作爲科學領域最權威的綜合性期刊之一, 宋如一作爲獨立作者發表了這樣一篇論文在該期刊上, 不要說本科生涯了, 憑藉這個成果喫一輩子都沒問題。要知道, 很多老師都沒有在《science》上發表過論文, 更不要說研究出了新的東西。
該週刊每年全球的發行量超過150萬份, 除此之外, 它還有自己的電子週刊,每週五與印刷版同步在網上發行。也就是說, 宋如一還沒有收到漂洋過海寄來的紙質雜誌,時間一到,就已經可以在電子週刊上瀏覽了。
而且該雜誌的電子週刊還可以查詢1995年10月來刊登過的全部文獻內容, 感謝科技改變生活。
宋如一在在初中的時候,就想着能否將修真界的某些藥物做出來,首選最容易的止痛藥。沒想到那麼多年才完成,好在這件事也算有頭有尾, 善始善終。
她瀏覽着這期刊登的其他文章,嚴格來說,涉及醫藥的只有她這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佔了14篇, 另外還有3篇化學,2篇物理相關文章。
宋如一沒有考慮到, 她能夠這麼短時間內看到電子週刊,別人也能。這篇論文很特殊,因爲它只有第一作者, 就代表該項研究成果是個人獨立完成的,這一點很少見。第二點就是她的論文內容了,這本雜誌不止科學家、學者們再看,各行各業的公司們也在關注,醫藥類的自然有製藥巨頭公司在關注。
美國ls製藥公司是除了科學家們最先關注到這篇論文的,相關程序快速啓動,能夠在《science》上發表,真僞性不用擔心。現在想的是研究成果是不是公開性的,如果是,就可以將其納入計劃,如果不是,自然要啓動另外一項方案,比如說聯繫專利的持有人。
論文作者的名字,一看就是亞洲人,但是宋這個姓氏,可以是華國人,可以是韓國人,甚至是……越南人。好在清華大學大家還是知道的在哪的,不知道的搜一下就行了,當然,華國看到這篇文章的學者們不用搜,熟悉得很。
華國國家科技文獻中心旗下有個叫做《科學此刻》的欄目,他們平時的工作就是翻譯並且報道有關華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特別是在頂級週刊上。
今天也是如此,主編在《science》看到了這篇論文,一邊開始準備翻譯內容、編撰新聞,一邊叫人聯繫清華大學,問問這是哪位老師的研究成果,怎麼感覺名字沒有聽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