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園丁請進轎子,直抬至凰儀水閣才停。高亞自、尹癡鴛迎於廊下。史天然、趙二寶曆階而升,就於水閣中少坐。接着,蘇冠香、姚文君、林翠芬皆上前廝喚,史天然怪問何早。蘇冠香道:“倪三個人來仔兩日哉呀。”尹癡鴛道:“韻叟是個風流廣大教主,前兩日爲仔亞自、文君兩家頭,請俚哚喫合巹杯。今朝末專誠請閣下同貴相好做個乞巧會。”
談次,齊韻叟從閣右翩翩翔步而出。史天然口稱“年伯”,揖見問安。齊韻叟謙遜兩句,顧見趙二寶,問:“阿是貴相好?”史天然應“是”。趙二寶也叫聲“齊大人”。齊韻叟帶笑近前,攜了趙二寶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一遍,轉向高亞白、尹癡鴛點點頭道:“果然是好人家風範!”趙二寶見齊韻叟年逾耳順,花白鬍須,一片天真,十分懇摯,不覺樂於親近起來。於是大家坐定,隨意閒談。趙二寶終未稔熟,不甚酬對。齊韻叟教蘇冠香領趙二寶去各處白相,姚文君、林翠芬亦自高興。
四人結隊成羣,就近從閣左下階。階下萬竿修竹,綠蔭森森,僅有一線羊腸曲徑。竹窮徑轉,便得一溪,隱隱見隔溪樹影中,金碧樓臺,參差高下,只可望而不可即。四人沿着溪岸,穿人月牙式的十二回廊。廊之兩頭,並嵌着草書石刻,其文日“橫波檻”。過了這廊,則珠簾畫棟,碧瓦文疏,聳翠凌雲,流丹映日。不過上下三十二檻,而遊於其中者,一若對囗連瞢,千門萬戶,悵悵乎不知所之:故名之日“大觀樓”。樓前囗囗囗囗,奇峯突起,是爲“婉蜒嶺”。嶺上有八角亭,是爲“天心亭”。自堂距嶺,新蓋一座棕櫚涼棚,以補其隙。棚下排列茉莉花三百餘盆,宛然是“香雪海”。
四人各摘半開花蕊,簪幹髻端。忽聞高處有人聲喚,仰面看時,卻系蘇冠香的大姐,叫做小青,手執一枝荷花,獨立亭中,笑而招手。蘇冠香喊他下來。小青渺若罔聞,招手不止。姚文君如何耐得?飛身而上,直造其巔;不知爲了甚麼,張着兩手,招得更急。林翠芬道:“倪也去看囗。”說着,縱步撩衣,願爲先導。蘇冠香只得挈趙二室從其後,遵循樓道,且止且行,嬌喘微微,不勝困憊。
原來一笠園之名,蓋爲一笠湖而起。其形象天之圜,故日“笠”;約廣十餘畝,故日“湖”。這一笠湖居於園中央,西南當凰儀水閣之背,西北當蜿蜒嶺之陽。從蜿蜒嶺俯覽全國,無不可見
蘇冠香、趙二寶既至天心亭,遙望一笠湖東南角釣魚礬畔,有一簇紅妝翠袖,攢聚成圍;大姐、孃姨,絡繹奔赴,問小青:“啥事體?”小青道:“是個孃姨採仔一朵荷花,看見個罾,隨手就扳,剛剛扳着蠻蠻大個金鯉魚,難末大家來浪看。”蘇冠香道:“我道仔看啥個好物事,倒走得腳末痛煞。”趙二寶亦道:“我着個平底鞋,再要跌囗。”
姚文君還嫌道不仔細,定欲親往一觀,趁問答時,早又一溜煙趕了去。林翠芬欲步後塵,那裏還追得及!三人再坐一會,方慢慢踅下蜿蜒嶺。林翠芬道:“我要去換衣裳。”就於大觀樓前分路自去。
蘇冠香見大觀樓窗寮四敞,簾幕低垂;四五個管家,七手八腳,調排桌椅,因問道:“阿是該搭喫酒?”管家道:“該搭是夜頭,故歇便飯就來裏凰儀水閣裏喫哉。”
蘇冠香無語,挈趙二寶仍由原路,同回凰儀水閣來。只見水閣中衣裳環珮,香風四流。又來了華鐵眉、葛仲英、陶雲甫、朱藹人四客,連孫素蘭、吳雪香、覃麗娟、林素芬皆已在座。惟姚文君脫去外罩衣服,單穿一件小袖官紗衫,靠在臨湖窗檻上,把一把蒲葵扇不住的搖。蘇冠香問道:“耐跑得去阿曾看見?”文君說不出話,努了努嘴。冠香回頭去看,一隻中號荷花缸放在冰桶架上,內盛着金鯉魚,真有一尺多長。趙二寶也略瞟一眼。文君搶出指手劃腳說道:“再要捉俚一條,姘子對末好哉!”冠香笑道:“故末話耐去捉哉(口宛)。”大家不禁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