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爸爸,我愛你”,“孩子,我也愛你”只能是譯文。惟有在小說裏我們呼天搶地,耳提面命誨人不倦。而且像我七八歲的時候看電影,看見一個人物出場就急着問:“是好人壞人?”
上世紀末葉久已是這樣了。微妙的平淡無奇的《海上花》自然使人嘴裏談出鳥來。它第二次出現,正當五四運動進入高潮。認真愛好文藝的人拿它跟西方名著一比,南轅北轍,《海上花》把傳統發展到極端,比任何古典小說都更不像西方長篇小說——更散漫,更簡略,只有個姓名的人物更多。
而通俗小說讀者看慣了《九尾龜》與後來無數的連載妓院小說,覺得《海上花》掛羊頭賣狗肉,也有受騙的感覺。因此高不成低不就。當然,許多人第一先看不懂吳語對白。
當時的新文藝,小說另起爐竈,已經是它歷史上的第二次中斷了。第一次是發展到《紅樓夢》是個高峰,而高峰成了斷崖。
但是一百年後倒居然又出了個《海上花》。《海上花》兩次悄悄的自生自滅之後,有點什麼東西死了。
雖然不能全怪吳語對白,我還是把它譯成國語。這是第三次出版。就怕此書的故事還沒完,還缺一回,回目是:
張愛玲五詳《紅樓夢》
看官們三棄《海上花》
(一九八三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