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第7/8頁)
蘭思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個人慢慢走出祠堂羣,楊帆還在跟成茵聊剛纔的話題。
“西方人信仰上帝,認爲萬物都是神的賜予,我們中國人則尊奉祖宗,重視血緣的延續,所以會建造祠堂,希望能讓血脈一直流傳下去。”
“那哪種更好?”
“這個沒法評判好壞,只能說是觀念上的差異。信仰上帝的人認爲人生只有一次,死後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所以他們注重活着的價值,個性也相對張揚。而我們呢,爲血緣宗脈而活,以爲自己的生命會由後世子孫不斷延續下去,得到形式上的永生,所以活着時責任感很強,要顧慮的事物也多,年輕時爲父母的期望而活,人到中年又得爲兒女奮鬥,一旦步入老年,最大的心願就是要抱孫子,甚至還想在臨終前看到玄孫出世。其實人一走,一切都變成虛無,之所以要有這種宗祠形式,可能也是爲了給自己增加活着的使命感吧,哪怕是不着邊際的。”
成茵不覺笑了起來,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回事。
“你說,人活着真正的使命是什麼?”
“人的使命麼,”楊帆想了想,“我覺得還是得爲自己活吧,畢竟生命只有一次,現在我們的很多觀念都西化了,也不再強調宗祠,但每個人骨子裏還是會受一些過去的影響,想要爲自己活不算容易。”
“怎麼樣纔算爲自己活呢?”成茵依然不解,“掙很多的錢,然後盡情地花掉嗎?”
楊帆輕笑,真想像她對李正那樣伸手捏捏她的鼻子。
“如果你覺得這樣活比較開心,也未嘗不可。”他道,“其實這個問題我也經常會想,如果想明白了,就不會再被‘人生的意義’這種虛無命題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