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毛爸毛媽只有毛思嘉一個女兒,在這個時候的中國是非常罕見的!畢竟建國前的持續戰爭死了很多人,再加上領導人說‘人多就是力量’,提倡生育,建國後很快就迎來了一陣嬰兒潮,1954年出生的毛思嘉就在這一波嬰兒潮當中。
這個時候家家都有好多個孩子,多的能有十來個,少的也有三四個。獨生子女一般只存在於有生育問題的家庭,之所以還能有一個孩子,往往是去老家,或者兄弟姐妹家裏抱養了一個。
毛思嘉是這個家庭裏唯一的孩子——夫妻兩個沒有避孕(這個時候避孕手段也很匱乏),去醫院檢查也沒有問題,然而就是要不了孩子。
這種情況下,只有毛思嘉一個女孩子,一般肯定會不滿,這個時候普遍的思想還是得有個男孩兒繼承自己的姓氏纔行但毛爸沒有這種想法。按照他所說的,那個時候打仗,他是運氣好纔沒有喫子彈,那些死了的戰友,都年青的很,多數沒有兒子。
他能過上太平日子,還有個女兒,有什麼不知足的。
“我就喜歡閨女!”這是毛爸自己說的,他沒說的是,小時候給地主放牛,看人家地主家的閨女白白淨淨的,比起肥頭大耳的地主家傻兒子好多了。雖然這種印象非常不全面、不客觀,但已經留在毛爸的思維裏無法改變了。
看着自己清清秀秀的小女兒,毛爸就覺得喜歡,比只知道玩沙子、打架、抽菸喝酒不學好的男孩兒強多了!至於說養兒防老——他就笑了,他現在是國家的工人,是有退休工資的,要孩子養活什麼呀!
“行!到時候爸爸給你買輛好車!”毛爸正當壯年,腳下自行車蹬的飛快,沒過多久就蹬到了復興路公主墳一帶。
放在後世,這就是剛剛二環開外吧,是實打實的首都核心區域。然而,在此時以老城牆劃分,這就是城外!
這一帶有很多建國初修建的部隊大院兒別看後世吹噓住衚衕的是真正有錢人,這個時候除非是少數經過改造的衚衕,不然的話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城內外的樓房住戶。而這些樓房住戶正是以各種大院兒爲主,部隊大院、地方大院兒什麼的,這纔是此時首都生活情況最好的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