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一點倒不是毛爸誇海口,主要是毛思嘉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在分配的時候,獨生子女是有優待的,即使是青年集體上山下鄉的時代,獨生子女也能作爲特例留在城裏。
這也是‘法不外乎人情’的真實寫照,人家一對夫妻,就這麼一個指望,這都給送到天邊,一年到頭見不着,也照顧不到家裏確實有點兒不合適哦。
這也是毛思嘉一直沒想過將來要是上山下鄉了該怎麼辦的原因,她的問題只在於將來去什麼單位上班。
毛媽雖然也不想要毛思嘉去農村喫苦,覺悟歸覺悟,自家閨女自家疼唄。但她不會像毛爸那樣說的直接,皺着眉頭就警告:“毛錚!跟孩子說什麼呢!”
這個話題到此爲止,毛媽就問毛思嘉:“去學農要帶什麼嗎?”
毛思嘉掰着手指頭:“和學工一樣,得交糧票和伙食費,就是交的多一些,得三十斤糧票三十斤糧票,我一個月定例都沒那麼多呢!”
“不是你這孩子不當家,連這個也不記得了?”毛媽一邊給毛思嘉找糧票,一邊提醒毛思嘉:“你現在都初二了!”
“初二?”毛思嘉愣了一下,然後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糧食分配這種事,每個地區都不同。在首都,十三歲以前男女相同,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配給,到了十三歲時,男孩兒女孩兒的糧食定量大約是285斤。十三歲後根據性別有不同,另外學年上升,配給也會上升。
初一的女生是295斤一個月,確實不足三十斤,但是現在毛思嘉都初二了,一個月糧食配給是305斤剛剛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