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路過倆抻皮筋的小姑娘,口中幫着小夥伴念‘馬蘭開花’的童謠。小男孩要麼唱順口溜,要麼拿着木頭玩具槍玩遊戲。還有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大爺,身上補丁撂補丁,做破鞋換火柴的生意。
1967年,肯定是不許私人做生意的。但這種比無產階級還無產階級的老人家以物換物,基本上不會有人上綱上線,默認這和撿破爛兒的差不多。
只不過這個生意恐怕不好做——這年頭的衣裳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鞋子自然也不例外。都是要壞了好幾次,修了好幾次,直到不能再穿了,還拆開成鞋底、碎布等,‘廢物利用’呢!
破鞋換洋火的‘敗家子’不是沒有,但走完整條衚衕也不見得能遇見一個。
等到思嘉消失在巷子口,喊大天的另一個大媽才興致勃勃地打聽:“哎呦,這是毛司機家的丫頭吧?一兩年不見,出落的真好!”
李奶奶呵呵一笑:“嗨,這您都不知道啊?虧您還三天兩頭來咱們衚衕呢!不是我吹噓,滿北京找找看,也不見幾個這麼標誌的丫頭——早前兩天,還有人向我打聽這丫頭。”
“這誰啊!毛司機家這小姑娘年紀忒小”
“誰說不是啊!”李奶奶一拍大腿,顯然是極爲贊同的:“不過思嘉這丫頭個子高,看上去和十五六歲的姑娘也不差什麼是巷子底孫老大家的親戚,參加孫老大兒子的婚禮不就見着了嗎?立刻非人家小姑娘不娶,寧願多等幾年別說,人家可是大學生,進了政府當科員哩!”
雖然這兩年的風氣,知識分子很容易出事,但中國自古以來對讀書人都是要高看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