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毛思嘉的藤編手袋歸類在這裏面,但要好看一些,相對精巧(不強調能裝多少東西,款式上模仿了皮包)。這是毛爸空閒了給毛思嘉編的,據說這是小時候在老家放牛時和老鄉學的,後來當兵了也用上了,常給戰友編各種東西日用
楊雪燕嫂子將這一身記在心裏,想着要不要也做這麼一套這個時候的人並不會覺得‘撞衫’是一件尷尬的事。相反,看到喜歡的衣服、搭配,大家是不吝於‘蜂擁而上的。
不過心裏計算了一下這一身的花費,她又遲疑了。楊家的經濟情況不能算差,如果放寬一些要求,說是小康也未嘗不可。但就算是這樣,家庭成員也不存在想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的自由。
別的不說,就毛思嘉腳上的那雙皮鞋,楊雪燕嫂子剛好在之前見過!擺在大商場裏,三十三塊五毛錢一雙,嚇人不嚇人!
這個時候的皮鞋價格差距也蠻大的,既有七八塊一雙的,價格甚至比一雙回力鞋稍低。也有中檔的十幾二十塊的,高檔皮鞋,即所謂頭層牛皮厚底皮鞋,能叫價四十以上!剛好是一個二級工一個月的工資了!
二級工的工資可不算低,一個月不喫不喝才能買雙鞋!這在這時的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更讓人不能懂的是,這些鞋子總是賣的很好,還供不應求呢!想要買,就得時時刻刻關注大商場裏的來貨情況!
是啊,工人的工資挺高的,在這個年代並不會比坐辦公室的差,但大家的消費理念是不一樣的。這樣的皮鞋,工人老大哥沒有興趣,常年穿皮鞋上班的人卻能一狠心、一咬牙就買下來。
穿上這樣一雙鞋,上海人叫做‘扎臺型’,北京人叫做‘拔份兒’,總之,只要穿上了,就是整條街上最靚的崽!
毛思嘉這雙鞋是從上海進的貨,三十三塊五毛的價格算是很貴了,楊雪燕嫂子當時喜歡那雙皮鞋,但一看價格就放下了。這可頂她一個月工資,她一家三□□給楊爸楊媽的生活費,一個月也就四十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