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單詞記得差不多了,錯誤不多,看來最近是很用功了。”毛思嘉檢查了一下郭佩佩的答卷,心情挺好。
這也很正常,‘老師’肯定都是喜歡勤奮用功的學生的。毛思嘉輔導郭佩佩外語,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是盡到做‘師父’的責任,但如果學生本身沒心思去學,她也沒必要上趕着找氣受啊!
不同於一般走後門進入旅遊公司的,郭佩佩雖然也不具備用外語交流的能力,但她底子並不算很差至少讀書的時候沒有全不放在心上,二十六個字母,簡單的單詞,日常的‘你好’‘謝謝’‘對不起’之類的短句還是知道的。
這種基礎對於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來說甚至難以用‘簡薄’來形容,很多讀幼兒園的孩子都能做到——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有條件的家長會送孩子去比較好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的老師往往還能教孩子簡單的外語呢。
但在這個時代,那又不同了,這種基礎已然不錯。
在一個拼音都不普及的時代,也不能要求更多了——幾十年後的人熟知的漢語拼音。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中國古代倒是有自己特有的注音方法,只不過那些方法非常複雜,不利於文字普及、掃除文盲。
基於這個原因,已經當時各方面的需要,知識分子這纔有了新式拼音的想法。
一開始的時候,對於使用怎樣的注音,各家有不同的看法。民國時期有贊成用拉丁字母的,也有贊成用漢語本身的方式多種多樣,事實上,在大陸以外的華人,很多都還用的是有別於大陸中國人熟悉的漢語拼音的拼音方法。
不過一切討論在五十年代劃上了句號,經過專家學者研究,領導人拍板,總算得到了一個確定的拼音版本。這個版本使用拉丁字母,同時簡潔流暢、容易學習,對於初學幼童來說是很友好的。
而正式開始在學校推行這種拼音方式已經是58年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