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第3/15頁)
大河東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並不單單只是一例,而是常態。
像蘇茴因爲是老師的緣故,能拿全工分,還有張保國,他也會去看看有什麼活計,下地,儘量多掙一些工分,這樣子一年做下來,去年掙了十三塊多,這是全部的收入。
堪堪跟這一年他們的學費支出打平,可是這是在他們沒有其他支出的前提下。
雖然說農家大部分都能自給自足,但有些東西是沒辦法自給自足的。
一個是鹽,一個是火柴,一個是生病,另外一個就是難得的大頭支出,比如說家裏的柴刀鐵鍋等等鐵器損壞需要修補的支出,如果要購買的話,更是不得了,鐵製品在大煉/鋼鐵時期,就大幅度就變得稀缺了起來,現在買個鐵鍋要幾十塊,還要工業券,不好好存個幾年,根本就買不起,更別說,除了這些日常支出以外,還有人生大事,子女年紀到了,都要準備,有兒子的,要給準備房子彩禮,疼愛女兒的,要給女兒準備嫁妝,一年到頭根本存不下多少錢。
所以這時候的人才會把家裏的牲畜看的那麼重,養一頭豬賣出去就是小几十塊錢,家裏的雞伺候的好了,那源源不斷的雞蛋就是他們的錢袋子,可以把家裏的火柴、鹽等瑣碎支出覆蓋上,不用動不動就掏存款,大部分都活的小氣,是他們想活得這麼小氣嗎?
不是。
是這時候的生活逼得他們只能這樣,不然這頓喫了就沒下頓了,過完了今天,明天怎麼辦呢?
讓張鳳華繼續往上念,那就是六塊錢的支出,是他們夫妻兩個其中一人半年的工分。
不過張趙來娣也已經下定決心了,小學就到頭了,初中的話她是怎麼也不會吐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