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楚國的人會盟前在外衣裏面穿上了甲衣,伯州犁(晉國人,受迫害逃到楚國,爲楚國太宰)表示,明明是來會和諸侯,可卻做這樣不受信用的事,諸侯前來是希望能夠得到楚國的信任,可楚國如果不信任諸侯,豈不是丟掉了讓諸侯信任的東西。因此他堅決請求脫去甲衣。
子木卻說,楚國與晉國之間缺失信用已經很久了,只要去做對我們有利的事情就行了,如果能如願的話,就算是沒有信用又能怎樣。
伯州犁對人說,子木恐怕活不過三年了,就是因爲丟掉了信用。(子木死於公元前五四五年,也就是這次弭兵會盟的後一年)
趙文子也對楚國人有所懷疑,可叔向對他說,沒有什麼值得畏懼的,就算是一個普通人不守信用,也會不得好死,一個會和諸侯的卿大夫如果不守信用,那麼他就不會成功,諸侯守約前來會見,卻用虛僞來對待他們,誰又會同意呢,對我們也不會有危害。更何況有宋國和我們一起抵抗,楚國的人馬就算多上一倍也沒有用處,您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情況還沒有到那種危急的程度,況且楚國如果真的那麼做了,在弭兵會盟上動用武力危害我們,對我們晉國就更有利了,所以不必擔心。
等到會盟之時,晉國與楚國又因爲爭奪歃血盟誓的先後產生了爭執。
晉國人表示,晉國本來是諸侯的盟主,沒有在晉國之前歃血的。
楚國人則表示,晉國既然表示晉國與楚國的地位是相同的,那麼如果晉國在前面,這就代表了楚國要比晉國弱。況且晉、楚兩國交替做盟主已經很久了,難道諸侯會盟是由晉國專門把持的嗎?
叔向於是對趙文子說,諸侯順服的是晉國的德行,不是因爲晉國主持會盟。你主張德行,不要去爭搶先後。況且諸侯會盟,小國本來就要有主持結盟的人,讓楚國當小國的盟主,這樣也是可以的。
於是,楚國先於晉國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