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元公十一年,即公元前五二一年,十月,出逃吳國的華登引來吳國軍隊,幫助華氏。
當時齊國大夫烏枝鳴在宋國戍衛,宋國廚邑大夫濮對烏枝鳴說,《軍志》上是這樣說的,先發制人可以摧毀敵人的士氣,後發制人就要等到敵人疲憊、士氣衰竭。那麼我們爲什麼不等到他們疲憊和混亂的時候再進攻呢?如果敵人進入宋國且軍心安定,那麼華氏的力量就更大了,我們就要後悔了。
烏枝鳴認爲濮說的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建議。
之後宋國軍隊與齊國軍隊在鴻口擊敗了吳國軍隊,還抓住了吳國的兩個將領公子苦雂(qin、偃師員。
但是華登率領着剩下的吳軍卻是擊敗宋國的軍隊。
宋元公想要逃亡,廚邑大夫濮對宋元公說,我只是小人,可以爲君主赴死,卻不能護送君主逃亡,還請君上等候一下。
於是,濮陪同着宋元公巡視軍隊,說,揮舞旗幟的,都是國君戰士。
結果士卒聽到了之後都是揮舞起了旗幟,宋元公在揚門上見到了這樣的情景,就表示國家要亡、國君要死,這是各位的恥辱,怎麼能是我一個人的過錯呢?
烏枝鳴建議,只用少量的兵力不如一切去死,而一起去死的話不如撤去守備。敵人的武器很多,我們的人就都用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