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盤點千古皇后與名醫2 (第3/5頁)
用戶憤怒的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隨着討論越來越熱鬧,雙系統中的歷史直播系統要升級了,武珊只能加速將華陀的盤點搞完最後是一句歷史評價:陳壽所着【三國志】評曰:“華陀之醫診,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故百靈云爾三國志評[這段有點長而且有生僻字,簡略了]
【後漢書】荀彧曾說:“方術佗實工,人命懸,宜加全宥。”後漢書評
武珊珊因系統升級暫時下播,萬界之中天幕開閉,各朝各代之人這才繼續幹自已的事,神女的出現已讓古人知道彈幕中發言的人是來自二千年左右的後世。
各朝帝王更願意知道自己的江山如何沒的,雖然帝王之間可以互相溝通但一涉及歷史事件一個字也無法透露,也只能等待。好在等了幾天,天幕又亮了。
【盤點歷史上的名醫】
董奉220年~280年,東漢建安時期名醫,又名董平,字君異或君平【大越史記全書】說字昌,侯官縣墘村人。少年學醫,信奉道教,年輕時曾任侯官縣小吏後歸隱,一邊習武一邊行醫,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只要病者醫好,重病痊癒後種五棵杏樹,輕病康復種一顆杏樹,幾年後樹成林果實熟時,董奉在樹下造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者以穀子交換,再將穀子賑濟災民,供給行旅,後世稱醫家“杏林春暖”,杏林高手便源自於此。
東漢張仲景,名機。公元150年~215或219年,南陽涅陽縣人。東漢末年醫學家,人稱“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藥方,寫出傳世鉅作【傷寒雜病論】,確立“辯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牀基本原則,是中醫靈魂所在。是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定辯證論治原則的醫學專者,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後學者必學之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大夫重視,中外學者大受道處,並流傳於海外,不明傷寒論者不可爲醫。
大唐:“藥王”孫思邈,541年~682年,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在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聰明過人成人後愛好道教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便居於終南山逐步獲得很高威望,他十分重視民間醫療經驗,走訪各處記錄完成了着作【千金方】他是唐代醫藥學家,道士尊稱爲藥王。唐朝建立受邀與朝廷合作展開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牟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永涥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彈幕又是一波顯現在天幕中:“我勒個去,藥王孫思邈活了一百多歲,在古代不可想象。”網友蘆山風景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