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立幼不立長,就是禍家之源,將來恐怕會被有心人,比如魏王,拿出來不斷挑事。廬陵王一時半會不在乎,長此以往呢?
如果廬陵王和皇儲反目,兄弟相爭,那朝廷還要再亂下去。狄公勸女皇立太子是爲了社稷安穩,可不是爲了醞釀新一輪的禍事。
狄公思來想去,心中總繚繞着遺憾。如果皇子個人資質高,這些瑕疵根本不足以成爲問題,狄公和女皇無法抉擇,根本原因還是廬陵王和皇儲一個懦弱無能,一個傷春悲秋,沒一個是當皇帝的料。
這也不能怪廬陵王和皇儲,畢竟他們兩人一個是老三,一個是老四,從一開始就沒有照太子來培養,所有人對他們的期望都是富貴閒人。
誰也沒料到命運風雲際會,歷史和所有人開了個玩笑。高宗和女皇第一個兒子——太子李弘體弱多病,早早就病逝了;二兒子李賢繼而被封爲太子,他倒是文成武就頗有才幹,奈何太有才幹了,威脅到了母親武后的地位,被武后以謀反之名殺掉了。
皇位這才落到了老三身上,奈何老三空有大志卻無能,說出那番愚蠢的話,被武后找由頭廢了;皇位像擊鼓傳花一樣再次落到了老四手裏,老四乖乖認慫,最後讓位給母親。
可以說,如果李弘沒有病逝,如果李賢沒有被殺,後面根本不會出現武后稱帝。
狄公不無遺憾,其實章懷太子——也就是李賢,纔是高宗所有兒子中最適合做皇帝的。
他比長兄身體好,比三弟有才學,比四弟有主見,文武雙全,禮賢下士,當時臣子都稱李賢有秦王之風。
他被判謀反罪時,朝中不知多少臣子上書,用性命爲李賢擔保,高宗也很不捨得這個兒子,有意輕判,奈何武后強勢,還是定死了李賢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