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朝創辦了科舉取士,但沒什麼用,反倒是李家的皇帝們將這項制度拾掇起來。太宗朝便設科舉常科,但更多是給世家子弟們鍍金用的,直到女皇這朝,纔有真正意義上的寒門進入官場,闖入這塊被世家貴族壟斷了近千年的領域。
臭名昭著的酷吏,很多便是從科舉中選出來的。但像明老夫人這種老派元勳依然看不上科舉進士,覺得那都是一羣田舍翁、泥腿子。
一羣人像餓瘋的狼一樣爭奪寥寥幾個做官名額,實在太有失風度了。他們家有祖宗傳下來的廕庇,何必自降身份參加科舉?
明華章沒有和明老夫人爭辯科舉的優劣,他說道:“若有真才實學,何懼和人同場競賽?我若是連沒有家學藏書、沒有長輩指點的平民兒郎都比不過,那這官不做也罷。何況,國公府名下只有兩個廕庇名額,還是留給三弟、四弟吧,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入官場。”
一說起這個二夫人可打起精神了。他們家是庶房,有任何好東西都是大房、三房挑完後才輪到他們。府中有三個郎君,卻只有兩個名額,但凡需要取捨,必定是她的兒子被人擠下去。
如果明華章參加科舉,那就不一樣了。明華章說得好聽,但每年來京城參加科考的學子足有上千人,錄用的多則二十少則十人,這是名副其實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明華章要和那麼多人爭,怎麼不得考個三五年。
這些年就是他們二房的機會。她的三郎今年十五歲,馬上就能入仕,沒有明華章在前面擋着,鎮國公府在官場上的資源必然要餵給她兒子。
二夫人眼睛轉了一圈,對明華章的態度立即熱切起來:“二郎真是少年英才,凌雲之志!我們鎮國公府以軍功起家,有些女子自家都落魄成什麼樣了,還笑我們明家沒底蘊,若是二郎靠中了進士,將來跨馬遊街、雁塔題名,我看那些人還有什麼話說!”
明懷遠皺眉,道:“好端端的廕庇不享,去考科舉,是不是太辛苦了?”
二夫人暗暗掐了丈夫一把,用力瞪他,咬牙笑道:“你當二郎是你那不出息的兒子呢?二郎文武雙全,考進士定不在話下。何況,二郎還年輕,試試也無妨。一旦中了,那就是蟾宮折桂,金榜題名,對二郎說親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