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還有人計算:不考慮固定資產折舊,只算水稻種植成本,育苗、保水、收割、運輸…那要畝產多少才能不虧?
韋冬至於是發出第三段視頻:前半段是工程院院士、大學校長的講座,詳細解讀高山水稻品種培育,畝產888公斤以上的可靠性,項目深受山地農民歡迎的程度…後半段是水稻成熟後稀稀拉拉的稻田畫面、收割農民罵罵咧咧的聲音,還有許多是根本沒播種的荒蕪梯田。
展現數很快過百萬,瀏覽數過十萬。
驚歎的、質疑的、謾罵的…什麼聲音都有。
她的粉絲數也由原來的20個依次達到800、2300、1.3萬。這樣的漲粉速度是很快的 。
從自媒體創作的角度,韋冬至的開頭還算不錯。
很快,一場關於“水稻上山”的爭論席捲自媒體。許多博主實地考察後,得出自己的想法,發表評論。
慢慢地,風向偏向批評開山造田的做法。
因爲人們把事一捋算就明白:目前的水稻品種只是普通品種的改進版,根本難成活,產量低;這件事絕不是爲了農民增收;也不像是以增加產量、保障糧食供應安全爲出發點。